向社会公开各类政务信息、政务动态、公共服务事项清单、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清单、政府专项资金管理清单等办事指南
从山西到内江,从“11”到“0”,支撑廖厚俊一路走来的,是埋藏在心底的家乡情怀。
廖厚俊正在指导工人生产技术
廖厚俊在山西打拼11年,创办了塑料制品厂。2019年,他回到家乡,又创办了四川鸿宇恒创塑料制品有限责任公司。
返乡创业以来,廖厚俊凭借多年的从业经验,大胆开拓,稳步经营,企业发展蒸蒸日上,今年,荣获了内江市“四川农信杯”农民工返乡下乡创业大赛一等奖。
返乡:“走,回家乡、建家乡”
在四川鸿宇恒创塑料制品有限责任公司,厂房里的生产设备高速运转,塑料颗粒经过机器的高温塑性,不同规格的塑料管从机器末端生产出来,再由工人分类包装,通过叉车运到厂房外的空地堆放,最后由货车拉往省内外的客户处。
看着厂房里的生产设备高速运转,廖厚俊说:“回乡创业是正确的。”
2008年,廖厚俊来到山西,凭借敢吃苦、不服输的干劲,逐渐掌握了塑料制品生产销售全流程涉及的技术与管理,成立了塑料制品厂,并在国内颇具影响。
廖厚俊是东兴区椑木镇人,虽在外乡打拼,但他一直挂念家乡的发展,时刻关注着返乡创业政策和产业发展,看到近几年内江返乡创业政策不断出台,他回乡创业、带领乡亲致富的愿望越发强烈。
“走,回家乡、建家乡!”2019年,廖厚俊与妻子商量后,投资6000万元,把工厂搬回老家,成立四川鸿宇恒创塑料制品有限责任公司,主要生产民用的建筑排水、线管等高分子聚氯乙烯管材。
相比山西,回到内江的廖厚俊可谓是再次从“0”开始。
摸索:爬坡过坎渡难关
2020年10月,塑料制品厂进入设备调试阶段。
“工厂刚刚起步,员工只有12人,设备要调试,管理制度要建立,还要打开销路……”廖厚俊说,所有的工作交织在一起,如一团乱麻。廖厚俊就搬来折叠床睡在机器旁边调试机器,这一睡就是一个多月。
刚生产好的排水管
2021年初,新购买的机械主要零件损坏,受疫情影响,厂家无法发货。“机器不能停,还要赶订单。”廖俊厚决定自己修,通过看书、请教,基本修好了零件,没有因停工而影响发货。
没有足够的员工,他就四处打电话让朋友回来帮他;工人不懂技术,他就培训员工,一个环节一个环节教,直到员工学会为止……
2021年7月,工厂逐渐步入正轨,但廖俊厚却生病住院了。“长时间饿一顿饱一顿,生活不规律,公司步入正轨后,精神突然放松下来,身体就垮了,住了半个月的院。”廖俊厚说,他平时身体很好,这是他第一次生病住院。
公司步入正轨后,更严峻的考验也随之而来,如何扩大市场?反复思考后,廖俊厚决定自己去西藏、新疆、云南等地拓展业务。
“内江到新疆太远了,补货不方便,还是算了。”面对客户的拒绝,廖厚俊一次又一次的拜访客户,用真诚、产品质量、产品的性价比打动客户。
2021年和2022年,受疫情影响,物流费用骤增。“这笔费用不能转移到客户头上,必须由公司承担。”廖俊厚说,这一举措虽然降低了公司的利润,却让客户看到了他的诚意,纷纷与他建立长期合作关系。
未来:再接再厉,争创新高
“当前建筑排水、线管等高分子聚氯乙烯管材原材料都在上涨,请问你们如何应对?”在内江市“四川农信杯”农民工返乡下乡创业大赛决赛现场,面对评委提问,四川鸿宇恒创塑料制品有限责任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:“我们并没有降低产品的质量,也没有提高价格,而是从提高产能、降低能耗、改进工艺等方面入手,提高自身竞争力。”
四川鸿宇恒创塑料制品有限责任公司厂区堆满了各种塑料管
正如赛场所说,通过不断努力和摸索,这家企业已有专利14项,“鸿宇恒创”塑料制品已在国内市场享有了较高的美誉度。
目前,该公司共有13条生产线,每天产量约150吨,销量在100~120吨,主要销往川渝及云南、贵州、甘肃等11个省市。今年一二季度实现销售额8000万元,超额完成上半年任务。
“公司近半年来生产比较稳定,经营状况良好,达到并超过了预期产量,在下半年,企业将再接再厉,争创新高。”廖厚俊满怀信心地表示,将进一步鼓足干劲,全力以赴抢抓生产,冲刺三季度,决战四季度,为内江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。
打印页面
关闭页面
上一篇: 创居家就业平台 造福四方乡亲——记返乡创业明星童敏之
下一篇: 没有了